招投標,在組織里面是一個較“敏感”的詞兒,因為很容易被扯上回扣、黑幕、暗箱操作、關系……等一些敏感的詞語,在彰顯自己的廉潔公正的同時,面對糖衣炮彈的誘惑卻又蠢蠢欲動,有多少人能堅守廉政底線,完全不被利益關系所侵蝕?我想,手里稍微掌握一些權利的人,或多或少都應該有過一些經歷,就是多少而已。
這些年,我參與過很多評標,也與很多投標單位打過交道,曾經也面臨過廠商“回扣”的誘惑,上面“關系”的壓力,朋友“托付”的困擾……嘗過甜頭,吃過苦頭,受過壓力,感受過乙方單位業務人員的艱難和毅力,也體驗過乙方工程人員的艱苦和不容易。
騙局1:投標傾向
某藥企,購買某種設備,要求“低價中標”。業主方負責人有意想扶持A廠家中標,因為要求必須超過三家以上才能開標,所以邀請了BCD三家共同投標,產品有好壞,檔次有高低,BCD三家無論從市場口碑、產品品質都優勝于A廠家,自然報價也明顯高于A廠家。由于都是現場評標,只要投標書都符合響應業主方的技術要求,A廠家自然進入商務標比價,自然毫無懸念中標。而且,運作好了還可以高于平常價格中標,而對于業主方,也可能“花了奔馳的錢,買了一個帕薩特”。
由于很多藥企老板并不懂產品和行情,自然難以知曉,此種傾向性需要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業主方負責人一定具有很強的控制權和話語權。大家都是同事,相互給個面子,不用多說,彼此心照不宣,這次你不說,下次輪到你,我也不說。
騙局2:惡意低價
目前制藥裝備行業,能守住自己專業化領域做專做精的越來越少,都在向著“巨無霸”通吃的方向發展,產品越做越多,覆蓋面越來越廣,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隨之而來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尤其冤家對頭在一起投標,寧可“虧本”也要勢在必得。反正低價中標嘛,你100,我就80;你80,我就75…….總之,無論你報價多少,我就是比你價低,為了增加市場占有率,拼了命也要拿下。
我親身經歷過兩個廠家,在競標現場就放話:賠多少錢,我也要拿下這個標,無論對方報價多少,我都比他低5%。
而作為業主方,千萬不要以為這樣就占便宜了,競標者當時意氣風發、一時沖動,后面也許就后悔了,企業的第一本質都是逐利。到了真正虧錢的時候,可能就在產品配置、加工精度、售后服務等方面找平衡了。沒有利潤,哪來服務?這句話誰都相信是對的,可是到了真正招投標等時候,有的業主還真相信:為了要一個客戶,一個業績,這單賠錢了。生意人,怎么會做賠本的生意?
騙局3:請人陪標
某藥企對某工程進行招標,招標技術要求發出后,業主負責人與某公司進行了私下交易,由該公司邀請私交比較好的施工單位一起來投標,并提前暗示,將中標意向透露給其他幾家參與投標的單位,投標價格故意做高,標書制作再略微馬虎一些,最后經過評委評議推薦,綜合標書和價格綜合考慮,某公司如愿以償成了中標單位。
當然,陪標的人也不能白參與,中標單位會拿出一部分“好處”適當打點,自然,業主負責人也少不了好處。其實何苦呢?羊毛出在羊身上,還不是間接等于業主方拿錢打點了陪標單位?所以,表面看似公平的招標,實則無形中抬高了造價成本,本來是低價中標,結果成了高價中標。
騙局4:串通圍標
某藥企對固體制劑車間凈化工程進行招標,由于業主負責人與某家凈化工程公司有長期的業務往來和緊密的私人關系,故此次仍然希望這家公司中標。由于雙方達成默契,在招標時,該凈化工程公司盡量壓低價格,確保中標,然后在簽訂合同時以某些理由再提高原報價,比如:業主方說有原標書有漏項,要求補齊,再或者說某些地方提高配置,又或者原材料漲價…….等等,有很多理由,投標時候所降低的價格在合同補充時候也都找回來了。作為業主方,往往因為趕工期、搶進度,也不會因為這一點事情再重新組織開標,所以也就請采購談談價格,適當降一降。
騙局5:變更增項
變更增項,相信很多做過工程現場的人都會有感觸,變更增項有很多原因,有的的確是因為設計之初沒有考慮好,到施工現場發現有問題,有的是老板臨時有新的想法和規劃,導致施工過程變更,也有的因為預算和客觀條件限制,不得不進行變更,但還有一種:從招投標開始,就釀下了日后變更增項的種子,一切,都是因為低價中標的惹的禍。
某藥企,某工程項目,有意讓某公司中標,在投標過程中,故意讓其報低價格,之所以可以報低的理由,是在報價過程中故意少報或者漏報某些項目。以至于偶爾會出現讓人匪夷所思的價格,業主方老板本以為占了很大便宜,實際已經暗中掉入了陷阱。對于施工方,簽合同之前是“孫子”,施工開始后就是“大爺”,變更增項,你不增也得增,否則工期延誤,項目經理也擔心被老板批評,所以項目經理也會千方百計說服老板“增項變更”的合理性。其實,這都是串通好了,價格和利潤在變更增項中已經找回來了。
尤其是基建工程,這種情況更是比較多見,因為偌大一個項目,無論什么原因,存在一些沒有考慮兼顧到的事情很正常,否則就不會在預算中有“不可預見費用”這一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