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大批醫藥代表正選擇離開行業。指標難完成,獎金拿不到,政策壓力大等原因都驅使一部分醫藥代表選擇離開這一崗位。
月薪下降、離職高企
據醫蟹數據,2017年醫藥代表平均月收入7682元,相比于2016年底的9115元,每月平均收入減少1500元,年薪減少20000元。
此外,月薪在5000元到8000元的醫藥代表,2017年相比于2016年增加了8%,而月薪在11000元到15000元的醫藥代表則從2016年的21%降到了現在的10.4%。
可見,月薪過萬對于一批醫藥代表來說,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據賽柏藍了解到的情況,藥代的基本工資還相對平穩,收入減少主要是由于完不成指標,拿不到獎金。同時,不少藥代進一步表示,指標對于他們越來越成了一個完不成的任務。
除收入減少外,醫藥代表的離職率也是上升明顯。
據醫蟹數據,醫藥代表的主力軍為25-33歲的青年人群,整體偏年輕化,而40歲以上的醫藥代表占比銳減,從2016年的9.6%降低到了2017年的不到5%。
此外,調查顯示,60%的代表有轉型想法,且有44%的醫藥代表正在為轉型做準備,不過也有部分醫藥代表還處于迷茫期,表示走一步看一步。
同時,據賽柏藍了解,不少醫藥代表對于職業前景并不樂觀,他們多認為最好的結果就是維持現狀,不然只會越發艱難。
政策造成心理壓力
一位已經離職的醫藥代表表示,兩票制、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按病種付費等政策都影響了整體的從業環境,不少醫藥代表普遍心理壓力較大。
他坦言,醫藥代表作為醫藥生態中最底層的群體,卻承受了最大的壓力。不少醫藥代表戲謔說道,醫藥代表不敢生病,因為進不去醫院。
確實,一段時間以來,隨著醫藥代表備案制、三定一有、人臉識別、無罪證明、全程監控等政策和手段在上海、天津、鄭州等地的大醫院實行,醫藥代表的工作環境越來越不理想。
一位醫藥代表坦言,最令他傷心的就是醫院的人臉識別,他認為這種手段傷及尊嚴和基本人權。
此外,醫藥代表靠天吃飯,能不能完成指標,隨機性很大;所做的產品市場空間有限;身處外企,業績難以進一步往上走,也是不少藥代的離職理由。
一位醫藥代表在思齊圈直播中說道,除以上因素外,還要考慮個人年齡、個人發展前景、工作心態、行業壓力是否可承受等因素,綜合決定自己的去留。
醫藥代表轉行歷程
據前藥代王博先生表示,一般工作時長在5年左右,年齡在30歲左右的醫藥代表轉行意愿最為強烈。因為處于這一階段的醫藥代表,自身進步有限、身處外企更是升職無望。
至于轉行方向,既有選擇醫藥行業內的學術代表、藥械代表的,也有徹底離開醫藥行業,投身餐飲或IT行業的。
同樣是前醫藥代表,轉型成功的有進入服務業幫助醫藥代表通過合規的方式處理市場費用的,也有賣海鮮做燒烤的。
一位已經轉行成功的醫藥代表表示,相比于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醫藥代表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主要是強大的學習能力、對于競品的關注意識、收集信息的能力、商業禮儀、服務意識。
而劣勢則主要是人到30的家庭壓力、接受薪資落差的能力、對于陌生領域知識的欠缺。
雖然相比于大數據、IT等行業,醫藥代表的薪資并不算高。但是醫藥代表的平均薪資還是高于其他不少行業的。當轉行其他行業時,薪資落差是醫藥代表必須面對的問題。
至于醫藥代表轉行到底需要考慮哪些問題,一位醫藥代表在思齊圈直播中建議到,必須考慮到城市,因為城市不同,機會不同、薪資不同、上升空間不同。
此外,醫藥代表還要兼顧自身已有的優勢和所轉向行業的目標崗位、未來發展、行業整體趨勢。
此外,對于轉行需要的時間成本與試錯期,準備轉行的藥代也必須有足夠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