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這是東北首個“互聯網%20”醫保數字化應用場景,該場景由沈陽市醫保局、醫保中心與美團買藥共同打造,包括成大方圓連鎖藥店、海王星辰健康藥房、國大藥房等連鎖均參加了相關試點。
多地展開相關探索
去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醫保局等先后發布了14項政策,支持互聯網%20醫療、互聯網%20醫保、互聯網醫院、智慧醫院、網售處方藥等事業發展,由此看來,此次沈陽的嘗試無疑是其中一項落地。
從流程上看,外賣刷醫保并不復雜,有網購經驗的人都可以操作。沈陽市參保人員登錄美團App或美團外賣App進入美團買藥頻道,選擇帶有醫保支付標識的定點零售藥店,綁定和驗證醫保身份后提交訂單,即可通過個人醫保賬戶結算購藥費用,并享受即時配送到家的便民服務。
在開通24小時服務的試點定點藥店,外賣平臺還專門設立了客服熱線綠色通道,全天候解答用戶在線購藥的相關問題。相關負責人表示,外賣平臺買藥刷醫保還將在沈陽市醫保部門的指導下,繼續增加布點。
據了解,在總結先試先行經驗基礎上,沈陽醫保將繼續探索更加豐富的“互聯網%20” 醫保服務應用場景和創新舉措,大力推動便民利民惠民服務向縱深發展,不斷拓展沈陽數字醫保建設。
除了沈陽之外,早在今年3月,浙江便開啟了“網訂店送”醫保結算啟動試點,參保人只需在支付寶上激活并綁定本人的醫保電子憑證,就可在線醫保購藥,或者在相關網購和外賣平臺上標有“醫保支付”的定點藥店購藥,也可實現在線醫保購藥。
有分析認為,當前浙江金華、東陽以及遼寧沈陽的探索可以看作是互聯網%20醫保摸索階段,國家醫保局也不斷謀劃布局,除了推廣醫保電子憑證外,最近又開始推進全國性的醫保系統,各地的醫保系統不再各自為政,還有不斷完善國家醫保服務AAP,未來電子憑證等數據及相關功能也將轉移至該APP上。
藥店“玩”不“玩”?
在浙江金華第一批試點藥店上線的時候,就有當地的藥店負責人對此不理解,“藥店醫保都被線上搶去了,實體藥店還有什么優勢可言?”如果從平臺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觀點也無可厚非。
首先,從目前透露的消息來看,支付系統對接采取的手段應該是平臺支付系統對接醫保支付系統,也就是說醫保結算是平臺和醫保局的事,和藥店的關系不大,但要求藥店必須為醫保定點單位,這個由醫保局審定。從支付寶、微信等平臺承接電子憑證這個工作來看,在醫保結算方面軟硬件不會存在大問題。
其次,從平臺與商家結算的情況來看,藥店不需要墊資,只提供商品以及支付一定的平臺管理費就可以了,與平臺結算周期一般為7天。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藥店只是平臺的一個配套環節,也就是業內常說的“搬運工”,客流、流量都是平臺的,如果平臺再獲醫保資質,藥店是不是將徹底淪為“搬運工”?
更為重要的是,平臺在抽傭、費用率等方面抽取了藥店的部分利潤,而藥品利潤特別是醫保目錄藥品并不高,甚至是進貨價銷售,只能按照醫保價格銷售。還有每一單都要配送費,這筆費用是藥店自負呢還是讓消費者承擔呢?藥店負責增加了運營成本,消費者承擔價格貴了。而且沒有“私域流量”,像線下的關聯銷售很難開展,十分考驗藥店線上的運營能力。
不過,也有人認為,藥店%20互聯網必須要用好平臺這樣的公域流量,要適應其中的規則和打法。因為進駐平臺首先省去了技術開發、維護等方面的巨大投入,其次,借助平臺的流量和服務空間,進一步拓寬藥店服務半徑和覆蓋更多的消費人群,也可以說是藥店增量收入。
受疫情的影響和推動,醫藥O2O模式已經成為了藥店“%20互聯網”的主流模式之一,各大連鎖都在加速布局醫藥O2O的服務體系,如果能借助餓了么、美團等外賣平臺開通線上醫保支付的功能培育覆蓋范圍更大的超級藥店,也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由于沒有醫保資金的支持,互聯網平臺總是游走在醫藥行業的邊緣,而且一直在燒錢,鮮有盈利。對它們來說,醫保就是互聯網平臺融入醫藥行業主流業務模塊的通行證。如果它們獲取了線上醫保支付的支持,將與線下藥店發生正面爭奪。屆時,醫藥零售行業將會迎來什么樣的競爭態勢呢?
藥福醫藥招商網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