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探頭較昂貴,且極易被損壞,使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劑消毒均不是很理想,因此,一些醫療機構在做完檢查后,直接用衛生紙擦拭B超探頭表面殘余的耦合劑,未經消毒就直接檢查下一例患者。
研究表明應用傳統非殺菌型耦合劑的B超探頭帶菌率高,高者甚至達到100%,且存在多種致病菌。目前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引進一種新的消毒型耦合劑,但其在臨床應用過程中B超探頭的微生物污染現狀尤其是多重耐藥菌的污染情況卻鮮見報道。
造成B超探頭細菌超標率高的可能原因:
1.感染科和中醫科為方便操作,將小支耦合劑擠到大瓶中進行使用,大瓶中部分耦合劑長久滯留造成二次污染;
2.體檢中心體檢者量大,醫務人員為節約時間,在對一例體檢者做完檢查后,未將B超探頭表面殘余的耦合劑用擦手紙擦拭掉,直接對下一例體檢者進行檢查,研究表明B超探頭表面耦合劑的殘余量將直接影響其消毒效果,可能與操作醫生的清潔意識有關,由于體檢中心接觸的大都是正常人,醫務人員認為其不接觸患者,不會造成交叉感染,在操作過程中難免疏忽。
3.臨床操作過程中部分醫務人員將耦合劑直接涂抹在患者皮膚上,而B超探頭表面為凸面,耦合劑未能覆蓋全部B超探頭,使B超探頭表面部分區域未消毒到位,導致細菌超標。
因此,應制定一套完整的B超探頭管理制度,對耦合劑的使用統一規范管理,強調耦合劑的覆蓋范圍,并要求獨支使用,同時加強醫務人員的相關消毒隔離意識,定期監測B超探頭的帶菌情況并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