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診療中,醫護人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患者,鬧出啼笑皆非的故事,有些也會被當作“奇遇”分享給別人。
人們都說醫院就是個微縮版的社會,醫生們在這里可以見識到世間百態和人情冷暖。誠然,醫生每天接診形形色色的患者,他們或態度謙恭或蠻橫無理,或穿金戴銀或囊中羞澀,或小病小災或病入膏肓。不管來看病的是什么人,在醫生眼中,只有患者和病情,不會因患者的身份地位而差別對待。
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患者群中流傳著各種《看病指南》,活生生將患者逼成“戲精”,而他們苦練演技只為了那唯一的觀眾——醫生。在平時的診療中,醫生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戲精”患者。這些人為了能得到醫生的“特殊照顧”,使出渾身解數,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裝”。“戲精”患者都喜歡裝成什么樣子呢?有醫生現身說法,舉了幾個例子。
“戲精”1號:裝兇狠
這一天來門診看病的是個白白嫩嫩、書生氣很重的年輕人,但是卻在那里強調自己是混社會的,還故意裝出兇狠的樣子,讓醫生覺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后來等醫生和這位年輕患者熟悉之后詢問原因,他很不好意思地說:“在網上看過攻略,要對醫生兇點,嚇嚇他們,才會認真看病。”
雖然不知道所謂的“攻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但對醫生而言,如果遇到兇狠的病人,只會增加防備心,甚至在治療中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這對患者而言弊大于利,更增加了醫患之間的隔閡,得不償失。
“戲精”1號患者只能說還是“太天真”,讓醫生認真對待的唯一方式應該是真誠待人、示以尊重。遇到此類明顯裝兇狠的患者,醫生還是應該穩定情緒,不任性戳破也不配合演出,好好為患者診療,等到患者信任醫生之后,偽裝自然不攻自破。
“戲精”2號:裝有錢
現在社會上傳播著一種不好的風氣,就是通過各種渠道“炫富”。其實真正富有的人不會滿嘴掛著“我有錢”,也不會到哪兒都表現出“土豪”的樣子。有些患者認為有錢人在看病時會得到更多重視,所以在就診時裝有錢是最常見的一種。
門診來了個患者,醫生剛開始問診,他就接起了電話,聲音還很大。話里話外說的是,他有個樓盤要賣了,讓銷售抓緊時間,不然分分鐘幾百萬損失……讓醫生郁悶的是,電話打了幾分鐘還沒有掛的意思,他只好出言提醒患者先看病,后面還有很多患者等著呢。
后來這位患者又來復診拿藥,一來二去慢慢熟悉起來。醫生才了解到他其實是名售樓員,不是什么大老板。而這位患者也直言,第一次看診說分分鐘幾百萬是他故意裝有錢人。因為他的朋友告訴他,醫生只給有錢人認真看病,這讓醫生覺得哭笑不得。
“戲精”3號:裝沒錢
與裝有錢對應的就是裝沒錢。有人問:裝有錢是為了讓醫生高看一眼,裝沒錢又是為了什么呢?一是為了博取同情,二是為了不讓醫生過度治療、開進口藥。
有一天,一位大娘來找醫生看病。剛敘述完病情,這位大娘就開始跟醫生絮絮叨叨說起家里今年收成不好,借錢來看病……醫生看大娘經濟困難,藥品都盡量給她介紹廉價國產藥。后來這位大娘需要住院治療。有一次醫生巧遇了大娘的子女,一個個都是開著豪車、穿著名牌,給大娘買的營養品也都價格不菲。原來這位大娘雖然來自農村,但孩子們有出息也孝順,門診那樣說是怕醫生漫天要價坑自己。
其實,患者有錢沒錢對醫生來說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就是選擇治療方案時的傾向。經濟條件很好的話,醫生可能會推薦半衰期長,服用比較方便,或副作用更少,價格相對較高、效果相對較好的藥物或治療方案;經濟條件差的,可能就選擇患者經濟上能夠承受得起,同樣有確切療效的藥物或治療方案。但是選便宜的還是貴的,一般醫生會和患者交代清楚,怎么選還要參考患者意愿,畢竟貴有貴的原因,藥品不比別的,不能只看價格,還得看療效、安全性還有順應性等等。
藥品的藥效經濟學評估本身就是一項嚴謹的科學研究,患者本人由于受到專業知識的限制,靠自己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就是為什么由醫生問診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正確處方的真實原因。
“戲精”4號:裝熟人
要說上述三種想裝就能裝,真正考驗“演技”的還要屬裝熟人的這類患者,但壞處就是說得多了就容易被醫生識破。
有位醫生就講述了她某次查房的經歷。這天,她剛到病房,就有護士忍不住跟她抱怨:“XX床是你什么人?脾氣好大。”這話問得醫生一頭霧水,后來又有人問她:“家里來親戚了?”可醫生仔細回想,也不記得有親戚叫這個名字。她想可能是母親那邊的遠房親戚,別不經意得罪了別人。
后來她到病房看望這位親戚,但是親戚并沒認出她來,沒聊幾句,醫生就意識到眼前的患者根本不是她的親戚。后來得知這位患者只是想得到特別關照,才杜撰了這么個“親戚”出來,讓醫患雙方都尷尬異常。
“戲精”5號:裝病重
江湖傳言:“看病的時候,把病情說重些,醫生會更認真。”傳言不知所起,信以為真者眾。
有位醫生就講了這么個印象深刻的患者:有次上午門診,他在上樓梯時被一個虎背熊腰的人擠了一下,只見此人飛快走上四樓。醫生看著他的背影想:“風風火火,中氣十足,肯定不是來看病的。”醫生沒想到當天會再次見到這個壯漢,只不過是在診室里。只見他一反上樓時的精神抖擻,整個人狀態萎靡,捂著胸口說劇烈胸痛,從早上痛到現在……
一般來說,劇烈胸痛,持續時間又長,又有冠心病史,極有可能是心梗。但是想到他幾分鐘之前爬樓的樣子,怎么都不像從早上疼到現在的。最后在醫生的再三詢問之下,這名壯漢才說其實沒有胸痛,只是偶爾會悶,他主要想住院復查下冠脈的問題。
醫生對此很無語,想住院復查也不用偽裝病情呀!故意把病情說重會誤導醫生診斷,如果給出不合適的治療方案,對患者病情有害無益。
在平時的診療中,醫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患者,鬧出啼笑皆非的故事,有些也會被當作“奇遇”分享給別人。然而,在大家為之一笑的背后卻暗藏著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醫生不管怎樣清者自清,在某些患者眼中都是一副戴著有色眼鏡挑剔患者的形象。患者想要得到醫生的公平對待,只能化身“戲精”裝成各種樣子,或嚇唬醫生,或博取同情。
其實,患者到醫院看病首先就是要信任醫生,以心換心,以誠相待。醫生也有感情,感受到患者的尊重,會更加用心為患者診治。醫患相處應該是舒服、和諧、美好的,而不是互相猜度,設置各種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