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腳癬或香港腳,是發生于腳掌、跖與趾間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其傳播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是直接接觸足癬患者;
二是使用足癬者的鞋襪、日常用品。
足跖部多汗,由于汗液蒸發不暢,皮膚表皮而呈白色浸漬狀,尤以趾間最明顯,嚴重多汗者可起水皰,或角化過度,易繼發真菌感染而致足癖。
內分泌失調,使皮膚抵抗真菌的能力降低。
指(趾)間間隙變窄,十分潮濕,易誘發間擦型腳癖。
破壞了皮膚的防御屏障,真菌易于侵入。
體內缺乏胰島素使糖代謝紊亂,抵抗力下降,易誘發間擦型足癬。
又稱鵝掌風,為發生在手掌、手指外的光滑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多繼發于足癬。
第3、4趾間,也可波及全趾,趾間皮膚浸軟、脫皮、部分趾間皮膚皸裂,有時有紅色的糜爛面,有臭味,夏重冬輕。
在足跖、足緣部,常有水皰成群或散在,局部皮膚潮紅,有時繼發細菌感染,水皰變為膿皰,以夏季多見。
足跖部,損害以鱗屑為主,伴有稀疏而干燥的小水皰,局部有紅斑、丘瘆,四季皆可發生,以夏季多見或加重。
足跟、足跖、足旁部,皮膚干燥粗厚、角化過度,皮膚紋理增寬,易發生皸裂,四季皆可發生,以冬季多見或加重。
足背部,損害以典型的弧狀或環狀的體癖改變,常并發體癬,以夏季多見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