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膚瘙癢
持續性高血糖可刺激神經末梢,若血糖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易引起頑固性皮膚瘙癢。起初瘙癢只是發生在外陰和肛門周圍,由于尿糖刺激和局部感染,一般瘙癢集中在外陰部,隨著血糖進一步惡化會使得全身瘙癢。
2、厭食
若糖尿病患者出現難以解釋的厭食,很有可能是酮癥酸中毒。酮癥酸中毒是逐漸生成的,酮體在血液中增多時會導致飯量減少或厭食,甚至會威脅生命。
3、走路時下肢酸痛
部分糖尿病病人走一段路就會出現下肢肌肉酸脹、疼痛或沉重感,只有停下來休息幾分鐘才能好轉,繼續走路時仍然出現此問題,這在醫學上被稱為間歇性跛行。這說明糖尿病患者存在下肢動脈血管狹窄或閉塞,發生糖尿病足壞疽的可能性極高。若走路距離越來越短,這說明血管狹窄程度較嚴重。
4、血糖波動大
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發癥的高危因素,若血糖居高不下,說明病情加重。還有最可怕的是血糖波動大,易引起糖尿病足、糖尿病眼或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
1、血壓
持續性高血壓可促進糖尿病并發癥發生和發展,所以維持血壓穩定的達標至關重要。合并高血壓的糖尿病病人,盡量把血壓控制在130/80mmhg;若伴有嚴重的冠心病。可適當的放寬血壓控制目標,若嚴格控制血壓或血糖,反而會導致血管痙攣,甚至誘發心梗和腦梗。
2、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液中葡萄糖跟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結合的糖基化部分,能反映病人平均三個月的血糖水平,并不會受到飲食和情緒的影響,盡量把血紅蛋白控制在7.5%以下。
3、膽固醇
糖分和脂肪代謝關系較密切,糖尿病病人易合并血脂異常,進而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心梗。冠心病病人盡量把壞膽固醇控制在1.8mmol以下;若不伴有冠心病盡量控制在2.6mmol以下。控制飽和脂肪酸攝入,維持正常體重,必要時需服用他汀類調脂藥物。
4、調整好飲食
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飲食,尤其是控制熱量攝入,飲食均衡且全面,采取少量多餐原則。只要沒有腎臟疾病,每天蛋白質攝入量應占全天總熱量的15%~20%,可以從低脂乳制品、魚肉或堅果中獲取;脂肪應占到20%~30%;碳水化合物應占到50%以上,不過應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
5、多運動
糖尿病患者應根據自身體質和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周搭配2~3次力量訓練,但不能做劇烈運動,也不能做會傷害關節的運動。值得注意的是,運動只是能輔助降血糖,根本不能替代藥物治療,運動前后監測血糖,利于調整運動計劃和飲食。
溫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除了做到以上幾點外,也要控制好情緒。情緒發生變化后會紊亂自主神經功能,導致內分泌失調,同時也會刺激太多腎臟激素分泌,如兒茶酚胺和腎上腺素等,進而導致血糖升高。所以要保持平和的心態,積極消除焦慮或抑郁等不良情緒,做好心理疏導。
微信號|西安雍仁堂
百千葉專注安全降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