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旅游業態發展情況
(一)旅游景區:為品質旅游提供新內容
2018年旅游景區轉型升級加速。景區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并重,傳統業態和新業態齊升,旅游企業逐步深耕細分市場,經由技術進步的品質服務提升,才能保障景區行業市場空間擴展。
美好生活訴求推動景區品質化提升。國民旅游需求從美麗風景向美好生活轉變,觀光游比重下降成為國民旅游市場的中長期趨勢。游客既需要迪斯尼、環球影城,需要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為代表的高等級景區,也需要古北水鎮、歡樂谷、華強方特、長隆野生動物園、海昌海洋公園等環城游憩空間,還需要藍色港灣、田子坊、嶺南五號、正佳廣場等都市休閑場景。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旅游休閑示范城市、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以及自駕車房車營地等來發展機遇。
主題公園布局下沉二三線城市。主題公園布局繼續下沉,向二、三線城市擴張。擴張模式由重轉輕,宋城、華強方特、海昌海洋公園、華僑城等都以輕資產模式進軍新興市場。國際主題公園持續進入,本土力量繼續成長。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測算,中國主題公園數量約為2100家,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有300家左右。在1萬多家A級景區中,主題游樂類的景區339家(3.92%)。本土主題公園發展過于強調規模,新文化缺少創新,紛紛布局二三線城市。
旅游演藝集中化趨勢不減。長三角、珠三角和西南地區成為產業集聚區。三亞、麗江等一線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藝收入增長趨緩,二三線旅游城市的優質景區資源成為投資目標。從投資額、產品能級、市場知名度對比,“印象”系列、“山水盛典”系列、“千古情”系列位居前三。三大演藝公司嘗試國際化,操作模式上以自建為主。旅游演藝呈現“高投入、高科技、大制作、名導制作”趨勢。
特色小鎮迎來轉型發展期。在政策紅利支持下,特色小鎮建設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但也有些地方盲目跟風上項目,試圖簡單照搬其他地方或國外的經驗,存在一定風險,特色小鎮發展迎來由量到質的問題。未來的發展要求各地在推特色小鎮發展模式方面,要把自身的基礎條件和理念等科學區分,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小鎮。
(二)旅行服務業:基于供應鏈的雙向博弈加強
旅行服務業服務能力持續提升。2018年,在線服務商的渠道下沉與傳統旅行社的網絡化運營仍在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使得線上流量獲取和線下轉化的銜接效率提高。大型在線旅行代理商有針對性地進行線下門店布局,提高線下獲客能力。2018年攜程第二季度財報,其在低線城市的品牌滲透率同比提升約40%。傳統旅行社正加速網絡化建設,以更加優質的服務留住客戶。
基于供應鏈的雙向博弈加強。上游旅行服務供應商觸角不斷向下延伸,嘗試與消費終端直接對接。機票提直降代、航空公司叫停第三方服務,上游供應商零售化趨勢日漸明顯。旅行服務商向上拓展,增強對資源端的掌控力。攜程、春秋、途牛、同程等與航空公司達成合作,阿里集團與萬豪國際集團全面打通會員體系,通過合資公司共同運營線上平臺。部分旅行服務商還介入景區和酒店投資與運營管理。供應商與服務商的雙向滲透是當前產業發展的典型現象。
跨界融合中實現多元化供給。旅行服務商從以傳統旅行社為主的單一型態,轉向多業態多主體的創新式融合發展市場主體。以攜程為代表的頭部企業,開始專注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持續打造,合理利用技術、資本、數據資產等要素進行服務、流程創新和資源整合,增強對資源端的把控和對需求端的獲客能力,實現企業后臺的標準化與精細化運營,在前端提供有品質、有溫度的差異化服務。
定制游業務從高端走向大眾。定制游逐步走向成熟,用戶的需求繁雜而分散,旅行服務商對碎片化資源的整合能力有待提升,尤其對于非標品的信息化管理。定制業務面臨著人機比的服務與效率平衡問題,考驗企業的IT能力。在走向大眾的過程中,需要解決大規模定制能力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才能夠提升整體運營的利潤率。旅行服務商基于大數據技術,能夠實現用戶精準畫像及產品的精準匹配。
(三)旅游住宿業:進入存量博弈和差異化競爭階段
住宿業規模巨大,增長速度開始放緩,盈利能力以及服務品質尚有較大提升空間,區域、檔次和產品結構上存在不平衡,這些問題客觀上都倒逼住宿業發展方式必須改變,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規模高增長后增速放緩。住宿業多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超過10倍,經過較長時期高速增長后,增速自2014年開始放緩,2016年首次出現下跌。未來住宿業的規模還會有較大的上升空間,但高速度增長階段已經發生質的變化,業界對住宿業的關注重心正在從發展規模和速度轉向品質和績效,住宿業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微利倒逼品質化發展。2014年觸底以來,住宿業績效逐步回升,但總體利潤率很難超過3%。即使近年來最好的年份2017年,816家五星級酒店整體盈利也僅65.6億元(平均每家800萬元),其余8000多家星級酒店盈利僅7個億,酒店業高資金成本(超過6%,甚至超過10%)倒逼高質量發展。從長期看,酒店投資有助于提升投資組合價值、改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