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省出臺政策,門診全面禁輸、限輸,吊瓶森林的鼎盛期已經一去不復返……
或許,我們對這樣的畫面還記憶猶新:
三病兩痛,普通感冒、發燒,怎么辦?——輸液!
吃藥見效太慢,怎么辦?——輸液!
身體沒毛病,就是想補補,怎么辦?——還是輸液!
但就是這種過去被患者喜聞樂見的門診診療方式,在不良反應事件激增的現實面前變得岌岌可危,未來極有可能面臨絕跡。曾經被普遍看好的基層診療手段,將被更安全有效的技術所取代!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開始站出來對輸液說:NO!
下月起,廣西全面禁輸、限輸!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計生委下發《自治區衛生計生委關于規范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靜脈輸液管理的通知 》。
要求全區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含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及所有民營醫院于2018年9月1日起,除兒科門診和急診科以及門診靜脈全麻外,全面停止門診靜脈輸液服務。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診所、門診部,要嚴格按照《處方管理辦法》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醫療機構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符合要求的,方能開展門診靜脈輸液服務,同時應于2018年10月1日起逐步減少門診靜脈輸液。
風繼續吹,禁輸、限輸的省份已達8個
近幾年,國家層面對靜脈輸液的管控持續升溫,靜脈輸液作為公認最危險的給藥方式,逐漸失去門診市場!據基層醫師公社不完全統計,全國范圍內已有8省出臺相應政策,明確禁止或限制門診輸液,且有蔓延至基層的趨勢。
安徽
2014年8月,首次確定53種無需輸液治療的常見病、多發病,提出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靜脈輸液,定期開展靜脈輸液處方點評。
江蘇
從2016年7月1日起,江蘇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到2016年底前,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自此,江蘇成為全國第一個叫停二級以上醫院門診輸液的省份。
浙江
2016年初發布文件,倡導全省三級醫院(除兒童醫院和兒科)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黑龍江2016年9月,黑龍江省衛計委要求自10月8日起,除兒童醫院和三級醫院兒科之外,黑龍江省取消三級醫院門診靜脈輸液。
江蘇
2016年2月,江西省衛計委發布文件,將重點加強基層醫療機構靜脈輸液管理,組織開展基層醫務人員靜脈輸液培訓,嚴格輸液指征,規范輸液行為;有條件的二級以上醫院可以探索取消門診輸液服務。
廣東
2017年3月、7月各發布文件,全省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逐步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確定了門、急診原則上無需靜脈輸液治療的常見病多發病,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靜脈輸液,組織開展靜脈輸液處方點評,重點關注輸液的必要性。
遼寧
2017年5月發布文件,取消三級以上醫療機構(兒科醫院或兒科門診除外)門診靜脈輸液。
廣西
要求全區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于2018年8月1日起,除兒科門診和急診外,全面停止門診靜脈輸液服務;2018年9月1日起全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應逐步減少門診靜脈輸液醫療服務工作。
除此之外,內蒙古烏海市、福建省三明市等城市也出臺了相關措施,取消或限制三級醫院門診靜脈輸液,其他地區也有不少大醫院已關閉門診輸液通道。
深圳市龍崗區于今年4月起在區屬12家公立醫院全面叫停門診靜脈輸液,并于7月1日起,將規范門診輸液的政策拓展到民營診所、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門診部等基層醫療機構。
等風來,不如迎風起
俗話說順勢而為,不可逆流而動與趨勢作對。既然國家三令五申治理不合理輸液,風暴遲早要來,那么與其等著這波禁輸、限輸風暴席卷到你所在轄區,何不快人一步,早點做出積極回應。
相比大醫院相對固定的環境來說,限輸、禁輸以后想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基層醫生群體更占優勢。醫療格局既定的情況下,基層要發展健康衛生事業,可以換個思路實現轉型,如轉移到中醫適宜技術方向,做到即便不輸液也能發揮一技之長,優先搶占基層市場。
筆者平日和一些讀者交流時,曾有一名讀者透露,當地鄉鎮在早年前就已經采取措施,發現輸液行為將予以1000元不等的罰款,再加上輸液事故發生后基層醫生往往損失慘重,幾年后當地鄉鎮幾乎再無輸液現象。那曾經迷信輸液的居民生病怎么辦?
據了解,當地不再輸液的村衛生室開始兼顧中醫診療,提供針灸、拔罐等服務。因為安全有效,上門求診的患者絡繹不絕。
事實證明,吊瓶森林的時代接近瓦解,再無利好。所以政策改變并不可怕,關鍵是得拿出改變的勇氣和決心,相信風雨之后必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