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局揭秘
據法制網消息,白云法院日前對黃某坤、曾某聰、劉某金三名被告人詐騙案一審宣判,分別判處三人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六年及三年,并處罰金、追繳違法所得并發還被害人,其余76名同案人也于近期以詐騙罪被判處五年至七個月不等刑期。
而該騙局并非像常規網絡詐騙一般,具有極強迷惑性,利用的不過是現代人求醫心切和盲目保健的心理,總結一下共分五步:
1發布廣告、虛假宣傳
利用網絡平臺大量投放虛假廣告,并留下微信二維碼。
2吸引顧客、主動加粉
被害人在觀看廣告后添加微信號。
3冒充身份,虛構地址
假冒“老中醫”等專家身份,假冒李時珍第N代傳人身份,獲取被害人信任。
4虛假診療、“下危機”逼單
針對被害人的身體狀況,謊稱被害人身體存在重大危機,進行虛假的診療活動,對被害人進行“下危機”“逼單”。
對男性被害人就說腎虛,強調補腎、壯陽;對女性被害人就說氣血不足和脾胃虛,強調養顏、護宮。
5高價推銷廉價產品
通過上述虛假診療,誘騙被害人購買廉價或沒有治療效果的高價產品。
所以,識別微信對方是否是騙子,最終落腳點還在于:對方是否有向自己推銷高價藥品或保健品。
每個人微信中微商雖很常見,但是藥品或保健品推銷不可盲目輕信,輕則錢財受損,重則貽誤病情,購買藥品或者保健品還是需要到正規醫院或正規藥店購買!
”老中醫“招牌有多值錢?
中醫藥是我國的瑰寶,一個經驗豐富的坐堂老中醫,對于患者和藥診店來說,價值不可估量,同時,隨著中醫藥發展和治未病理念的深入人心,近年來,中醫館模式也日漸走紅。
據閩南日報報道,日前,福建龍海一中醫館4個月服務人數達2000余人。發展大健康產業背景下,業內普遍對中醫館模式看好,有業內人士反饋:很多中醫館年營業額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藥店。
而國家為了支持中醫藥發展,各地市也相繼出臺政策,鼓勵知名老中醫開辦診所。
據媒體消息,2018年我國將涌現3萬家中醫診所,《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今后舉辦中醫診所,報所在地縣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備案后,即可開展執業活動。同時,該政策已于去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今年3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推出政策,鼓勵具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知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中醫館以及中醫腫瘤、骨傷、婦科、兒科等中醫專科醫院。
同時,3月8日西安市高陵區發放首個《中醫診所備案證》;3月16日攀枝花市頒發首張《中醫診所備案證》……
去年12月,青島市出臺相關政策,提出每年財政用于中醫事業發展的投入不少于1000萬元,設立每年1000萬元的中醫發展基金,用于提高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積極性,力爭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到2030年,實現中醫藥服務領域全覆蓋,建成中醫藥強市。
莫讓偽中醫,砸了中醫藥招牌
市場放開就意味著偽中醫會來“鉆空子”,而辛辛苦苦經營的中醫醫生,或者轉型做中醫館的藥店老板,切莫讓那些偽中醫,砸了中醫藥這塊金字招牌。
同時,當藥店還在發愁辛辛苦苦賺不到錢時,藥診店、中醫館等模式的創新,也許也是開新店時不錯的選擇,但是切記不能學習案例中的偽中醫,弄虛作假不僅毒害社會,更是拿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破壞了行業氛圍,更不可能長久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