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業內人士的身份告知即將入行的村醫們,首先要知道村醫"錢景“肯定比一般的農民來的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其次是“錢景”這個問題不好一概而論,可以直接與正在從事鄉村醫生的前輩去接觸一下更能了解實情。
今天,從村醫的現狀和醫改的發展來看,鄉醫這個職業發展的“錢景”又會怎樣呢?就這方面的情況與大家討論一下。
工作的地點與村醫的“錢景”關聯很大
村醫顧名思義是服務站農村的鄉村醫生。當然也有例外,還有一些鄉村醫師并不是在農村,而是工作在城市,這種情況主要是指一些原來的農村由于城市擴張進行行政調整成為街道,相應的村衛生室就變成了社區衛生服務站。
由于工作地點的差別會直接影響到村醫的“錢景”,為什么會這樣講?
從總體來講,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城市相比相差較大。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經濟運行數據可以了解: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
由于服務對象的支付能力差異性很大,村醫的收入自然也有一定的差距。一般的來說,城市里工作的村醫收入顯然比農村要高出不少,但是生存壓力也大很多。由于農村醫療市場竟爭程度遠比城市小,因此生存能力也強不少。可以說兩者打了個平手。
另外一種情況是,你的“錢景”與所在地區或者省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密切相關。在北上廣深等發達地區,農村城鎮化率很高,這里不管是農村的村醫,還是城市里的村醫收入差別不是很大。但是,這里的村醫的“錢景”肯定遠好于國內其他地區的村醫同行們。
因此概括一下就是:城市里村醫錢景好于農村的;發達地區的村醫好于其他地區的村醫。這僅僅是與"錢景"相關的一個方面,更多的還有其他不少因素。
轄區內服務人口多寡,直接影響村醫的“錢景”
村醫是通過為轄區內村民或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來獲得收入的,因此轄區內人口數量的多寡直接影響村醫的“錢景”。
首先是轄區內戶籍人口對村醫收入有很大影響。舉一個例子:在只有一個衛生室、一名村醫的前提條件下,一個只有1000人口的村子與一個3000人口相比,小村的村醫的收入一般會比大村的村醫低些。當然,除非這個村醫有足夠的特色診療能力,能夠吸引其他村村民來就診。實際上,這種情況會有,但是并不多見。
其次是本地戶籍人口之外,流動人員的多少也直接影響到村醫的“前景”。在經濟發達地區,由于流動人口的大量涌入,帶來的基本醫療需求有相當一部分在村衛生室解決,這也會帶給村醫不小的收入。
同樣,在經濟相對弱勢一些的地區、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大量的青壯年人口外出務工,導致村衛生室的服務人口少于轄區戶籍人口。剩下的老人、小孩等服務人口的支付能力又很弱,這些地方的村醫的“錢景”就可想而知了。服務人口是支撐村醫“錢景”的重要基礎,人都沒有,什么都別談了!
政策因素直接影響到村醫的“錢景”
上面講了工作地點、服務人口對村醫收入的影響,這里再談一個非常關鍵的政策因素。
本輪醫改前,鄉村醫生實際上是自己養活自己,依靠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大多數鄉村醫生活的不錯。雖不說大富大貴,但是最起碼與當地普通農民相比“錢景”好不少。
而在2009年新一輪醫改啟動后,村醫的“錢景”受到醫改政策影響較大。尤其是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鄉村一體化管理、新農合鄉村報銷比率不同等諸多因素迭加影響,村醫"錢景“受到不小影響。
原本藥品利潤沒了,相關補助并不足抵償藥品帶來的利潤。再加上村醫社會保障的缺失,這也讓村醫的"錢景"堪憂。當然這幾年,各地逐步開始解決村醫的社會保障問題,希望隨著社會發展,村醫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讓基層衛生的網底有一個比較好的兜底保障。
村醫的業務能力對“錢景”的影響很大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個人的業務能力的好壞,對他的"錢景"影響非常大。能治好病,有一定的特長,不管是西醫也好,中醫也罷,有自己的專長并被老百姓認可,那么你的"錢景"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養活自己和家人都不是問題。如果業務能力不好,又整天想著賺錢發財估計也就是想想而已了!
當然,個人認為做一名村醫要發大財估計很難,要維持生計卻是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以及自身能力。不知各位同道以為如何?